不过,接近冬至时,外婆就会让我炒黄豆,然后用盅子将黄豆盅碎,再用口将黄豆衣吹掉。那时候哪会觉得不卫生,就觉得好玩,吹呀吹,黄豆衣掉落满地。我还需要找圆形的玻璃瓶将粗糖碾成幼糖。
到了冬至的前一晚,外婆就会和我一起搓糯米粉,我们两个在昏暗的灯光下,一老一少,围着小圆桌,开始搓汤圆。小孩子嘛,那会认真搓汤圆,只是当粘土玩,结果搓出来的汤圆有大有小,有圆有方。老式的房子,蚊子又多,不过我却很享受和外婆闲话家常,玩家家酒的机会。
冬至当天,不用家人叫醒,我就会自动起床,煮汤圆啦!福州汤圆是干式的,福州话搓汤圆是念chuō lī,和在市场看到有糖水的汤圆很不一样。开水煮开后,将一粒粒搓好的汤圆放进热水里。熟了的汤圆就会浮在水面上,这时候就可以捞起来,将汤圆的外层粘上已经混合好的黄豆粉和细糖,就可以大快朵颐了。懒惰的时候就会丢一堆汤圆进热水去煮,结果就糊在一起,外婆就会在一旁唠唠叨叨。
热热的汤圆加上香香甜甜的黄豆粉和细糖,让人垂涎三尺,忍不住偷吃,因为煮好的汤圆,外婆先要供佛祭祖,等到可以吃的时候,糖溶了,汤圆是湿答答的,不弹牙了。不过在那时候,却很期待供完后,拿着一大盘,一粒一粒放进嘴里,慢慢享受自己的厨艺,可能是自己做的,当时觉得那是人间美味。
搬迁去新房子后,阿姨舅舅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了,也没有特地在冬至赶回家,渐渐的,我和外婆也没搓汤圆了,因为外婆不爱吃,我和外公也吃不完。长大后,我才知道有五颜六色糖水汤圆,也有包裹不同馅料的汤圆,可说是“打开眼界”。
今年,冠姑买了糯米粉和一包花生粉来我家搓汤圆。冬至当天,我们在茨厂街趴趴走了一天,回到家就累垮了,就留到冬至隔天才搓来吃。宝姨一家也刚好在,冠姑就和孩子们一起搓汤圆当早餐。一边搓,一边煮,一边吃。煮完了,也吃完了。每个人就吃几粒,意思意思,缅怀以前搓汤圆的快乐时光。虽然黄豆粉换成花生粉,但还是有古早味的味道。萍姨说,以前的人用黄豆粉是因为比较便宜,负担得起。萍姨那个时代,还是自己拿糯米去磨米店磨成粉,用粘板压干,去掉水份后,才能搓汤圆。
(取至美玲面子书)
这首福州搓汤圆的童谣,是美玲小时候,大人教她念的,而她也教会了她的儿子玮轩。“搓丸自搓搓,依奶疼依哥。依哥有老嫲,依俤单身哥,搓丸自搓搓。” 一边搓,一边念童谣,别有一番风味。
冬至是团圆的大日子,出来社会工作后,我也没再搓汤圆了,每一次就只是买现成的或别人搓了给我吃。没什么特别的原因,就只是没那股劲儿去准备和搓。不过每到冬至时,就会想起和外婆一起搓汤圆的快乐时光,那回不去的也抹不掉的童年欢乐记忆。
首次听到这首福州搓汤圆童谣,谢谢“留声岁月”博客: )
回复删除再接再厉,太平人之光。👍👍
回复删除很好的文章,承传文化。👍👍
回复删除♥️♥️👍👍
回复删除请问黄豆是什么豆?是做豆水的黄豆吗?
回复删除是的,李先生。
删除感谢
删除